陕西绥德:泥塑手艺蕴乡情

访客4个月前新闻资讯63

  【山河遗珍】

  光明日报记者 张哲浩 李 洁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 涛

  黄土地,这片古老而深邃的大地,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文化。千百年来,许多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在这里生根发芽,展现出黄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陕西绥德泥塑便是其中之一。

  绥德泥塑是带有明显黄土气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的泥塑常见于庙宇殿堂,匠人们用木架铁丝做骨架,糊上胶泥,通过精雕细琢塑造各种形象,最后再涂装上色。20世纪80年代初,一批爱好艺术的绥德农民利用本地常见的黄土,塑造出具有浓厚“陕北味儿”的泥塑作品,成为陕北人的乡村记忆和浓浓乡愁。

  生于斯长于斯,陕北人民世代生存在黄土高原,对黄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绥德泥塑取材于黄土,辅以棉花、沙土、蜂蜜等增加泥坯的黏度和韧性,和好的泥坯还要反复用脚踩、用木锤捶打,再放在阴凉处发酵半个月方可使用,这样的泥坯做出来的泥塑才不容易干裂,便于永久保存。

  歌颂劳动人民是绥德泥塑的主题,其作品大多取材于陕北人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场景,比如捏码子、推磨、背柴、扭秧歌、吹唢呐等,民俗味十足,生动传神。这些泥塑作品不仅反映了先辈们的智慧创造,更展现了陕北人民的热情、质朴、豪迈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期待。

  背柴的牧羊人、咧嘴憨笑的山里娃、扭秧歌的陕北婆姨……一块普通的泥巴,在泥塑匠人的手中变得栩栩如生,吸引了不少游客走进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陈列馆围观打卡。

  而在西安的陕北民歌大舞台三楼大厅内,一幅长6米、宽2米,由4吨黄土泥制成的《东方红》主题泥塑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是由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绥德泥塑省级传承人王文瑜创作的一座大型泥塑作品,整体展现了黄土、黄河、宝塔、秧歌、窑洞、枣树、农具等丰富的陕北文化元素,生动刻画了陕北人民的性格特征。

  “完成一件泥塑人物作品一般需要一两天时间,而完成一套大型作品则需要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王文瑜说,泥塑人物重点在人物五官比例的拿捏及表情的刻画。捏人前脑子里要有人物的性别、年龄、表情、动作等,做到心中有数、沉心静气,且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渗透在泥塑匠人骨子里的乡村生活和时代记忆,为民俗泥塑创作提供了生动的源泉。他们的泥塑作品在仿真与夸张之间,不加掩饰,原汁原味,人物表情丰富、妙趣横生,以特殊的语言形式在向人们讲述鲜活的黄土文化,传达着动人的故事。

  多年来,泥塑匠人们与黄土的情谊日益深厚,高超的泥塑技艺和活灵活现的作品备受大众喜爱,通过网络和展销会远销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绥德泥塑还有多件作品获得全国展会大赛奖项。其中,王文瑜泥塑作品《财(柴)源广进》《夫妻识字》等被国家一级博物馆收藏,部分泥塑作品还被列入国家外事交流和展示艺术品。

  为了让绥德泥塑技艺传承下去,绥德县还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活动,运用现场、网络教学等形式,让民俗泥塑非遗文化深植学生心田、“飞”进千家万户。目前,绥德县泥塑从业者有30多人,每年组织传承人进校园、进乡村等活动600余次,参与人数超30万人次。

相关文章

财政部:我国明年将从5个方面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记者从财政部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5年我国将从五方面来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进促...

华为“四界”最后一子落定:百万级尊界要卖给谁?

11月26日,在推出华为Mate 70旗舰手机之后,华为对外发布了新款智界S7。相较于去年发布的老款智界S7,新款车型配置升级,价格则降低2万-3万元。图片来源:华为直播截图除了新款智界S7,尊界S8...

提前一小时收到地震预警?磁铁可预测地震?不要信

  地震灾害发生后经常会有一些关于地震的不实信息在网络上流传,该如何识破谣言?  谣言一:拍到“地震云”就是地震要来了 气象部门预报“地震云”  真相:没有“地震云”一说。很多被谣传为“地震云”,仅仅...

严查违法违规行为 民政部部署开展慈善组织检查执法工作

央视网消息:据民政部网站消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支持发展慈善事业的决策部署和新修改的慈善法,以规范管理...

水下爆发?百亿A500指数ETF(560610)跌幅迅速收窄,利欧股份、中公教育、明阳智能逆市领涨

11月25日,两市震荡走弱。截至10点,百亿A500指数ETF(560610)跌幅收窄至0.21%,一度跌0.64%。成分股利欧股份、中公教育、明阳智能、岩山科技、上汽集团、格林美涨幅居前;资金热度不...

全国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已全部批准实施

  记者今天(20日)从自然资源部了解到,目前我国所有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已全部批准实施,各级各类规划取得阶...